语言、言语障碍,既发生在器质性疾病中,又发生在功能性、心理性疾病中,诊断时,必须排除昏迷引起的言语抑制状态。这时言语功能丧失是昏迷的症状诊断之一,又要非睡眠时的言语抑制。临床表现为三个不同方面:①构音障碍;②说话能力障碍;③与言语有关的书写及其他技巧能力障碍。其病情变化及预后直接与病因学有关,皮质损害性语言障碍一般较难逆转,功能性语言障碍多能消失,而预后良好,但易复发或具有发作性。有明显的器质性语言障碍,其表现特征具有定位诊断的价值。
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口语动作控制失调而产生的语音障碍。临床表现为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速度节律失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就是说话含糊不清和说话不流利。严重时,言不分音,语不成句,难以听懂。最严重时完全不能说话。其病因是神经一肌肉系统器质性损害所致,以损害部位不同分下述几种类型。
1.弛缓性构音障碍
又称周围性构音障碍。它是由口语动作肌、呼吸肌及其支配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受累肌肉肌张力过低、肌力减退或丧失而不能完成正常的说话.这种构音障碍称为周围性构音障碍。其特征为:说话鼻音过重、语句短促、字音含糊不清、声母发音无力,或不能发出正确的声母、韵母,有的有吞咽困难、呛咳、鼻孔流出食物等。进行性延髓麻痹的患者具有典型的弛缓性构音障碍。急性脊髓炎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时除可出现弛缓性构音障碍外,呼吸困难更严重;重症肌无力患者,劳累时加重或发作性加重;面神经瘫痪对唇齿音影响更明显;脑干肿瘤、延髓空洞症及影响Ⅸ、Ⅹ、Ⅻ脑神经的疾病患者,声母g、k、h的发音更困难。
2.痉挛性构音障碍
又称中枢性构音障碍(上运动元构音障碍)。多为两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所致。常见病有:多发性卒中、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硬化等。其特征是:由说话肌的痉挛、无力、动作受限和迟缓而影响正常说话的构音功能,表现为构音障碍,声母读不清含糊、说话迟缓费力、声音嘶哑、音调低而单一、鼻音浓重,但声响无变化,伴有吞咽困难,但无呛咳现象,而且食物不从鼻腔流出,有强哭、强笑,另有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称之为“假性延髓麻痹”。与真性延髓麻痹的区别在于中枢性痉挛构音障碍,无进食时呛咳和鼻孔流出食物。运动过少性构音障碍,如帕金森病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构音障碍也归为应痉挛性构音障碍。表现发音降低、调音减少、音调和声响单一,但不同点是说话速度增快和嘶哑和伴有全身性震颤麻痹。
总之,运动减少性构音障碍包括弛缓性构音障碍和痉挛性构音障碍,并非只是帕金森病性构音障碍。
3.运动过多性构音障碍
是各种不随意运动的锥体外系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属于运动增多的不自主动作。常见病有:小舞蹈病、舞蹈性疾病、秽语抽动症等。其受体基础以多巴胺功能亢进为主要特征,而运动减少性构膏障碍是多巴胺功能衰竭,相继或原发性乙酰胆碱功能亢进所致。其特征是:口语韵律、说话速度、声音响度及词字间隔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化极大。说话有时正常,又突然随不随意动作的异常而不正常,或出现不自主的发声。若有呼吸肌不自主动作引起突然吸气音、叹息声。鼻吸气声等。Tourette综合征可出现奇怪的声音、呛咳、骂人的不自主发声,及重复音节、模仿语言及秽语。这些表现特征皆为说话肌不自主性运动增多所致,所以称之为运动过多性构眚障碍。
4.运动先调性构音障碍
系指说话肌运动共济失调所致的构音障碍,多由损及小脑功能及其传入、传出通路的障碍引起。常见病有遗传性共济失调及多发性硬化等。表现构音不准、字音突发(爆发言语)、重音过重、速度过慢、音素拖延、停顿延长(吟诗状言语)、声音粗糙、音调声响缺乏变化等。小脑疾病常有小脑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5.混合性构音障碍
有时可见共济失调与运动减少性痉挛性构音障碍的混合存在,称之为混合性构音障碍,或是弛缓性和痉挛性构音障碍的混合型,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是弛缓性和痉挛性构音障碍的混合型,但痉挛成分更突出;多发性硬化是不仅运动失调,而也有其他神经结构受损的影响痉挛性构音障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常是运动失调一运动过少一痉挛性构音障碍,表现韵律不全、发音狭窄、韵母音过度和构音共鸣不足等。
6.失音症
失音症系指由功能性、生理性、心理性和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发音困难,往往先开始发音低、声音嘶哑,发展到发音不能等为特征的综合征,称之为失音症。器质性原因常见于连同声带的喉切除术后、传染性疾病的喉白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性声带水肿,以及喉癌及声带赘生物等。声带水肿多为一过性.病期7一15 d可获痊愈。另外,喉返神经损伤时也可出现失音症。
心理性、功能性失音(aphonia),貌似于缄默症(mutism),实际上它不完全等同于缄默症,但它们都可见于癔症患者中。缄默症系指患者不用青语表达意见和问题,但可用书写和手势表示言语应表达的内容,称为缄默症;失音症系指患者想说话,但发不出声音,或只能用耳语或极度声音嘶哑的话语交谈,而对方很难完全昕懂患者说话的内容,称为失音症。经检查,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已完全排除器质性失音症,可拟诊为功能性先音症。这类病人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理因素,如声带水肿后产生心理恐惧,或不良医语和暗示,或巨大精神创伤后出现,同时可伴有其他有关的心理症状等条件。可确诊为心理性、功能性失音症。为转换型障碍的表现。
7.构音发育障碍
婴幼儿发音常不准确,到了三五岁后,这种情况应基本消失;但是,有些患儿这种情况一直难以消失,而且患儿的构音以至十分亲近的人也听不懂,而其他方面的表现基本正常,患儿自感困惑,甚至7~8岁还不能完全校正,称为儿童期广泛性构音障碍。
另外,其他心理发育障碍,往往也有构音发育障碍,如表达性言语障碍的患儿,早期往往存在构音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孤独症患者,声音、语音、语法等占语发育迟缓;童年瓦解性障碍,严重者言语功能瓦解,构音功能也发生障碍;白痴患者,构音发育极度迟缓,直接影响言语发育等。
(责任编辑:w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