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传统音韵学中,有五音的概念,这个五音不是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而是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牙、齿、喉五类。这里不研究古汉语的发音,而是引发了一个疑问:牙和齿难道不一样吗? 网上有人说牙和齿在古代是分得很清楚的,比如古代就有
在我国的传统音韵学中,有“五音”的概念,这个“五音”不是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而是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牙、齿、喉”五类。这里不研究古汉语的发音,而是引发了一个疑问:“牙和齿难道不一样吗?”
网上有人说牙和齿在古代是分得很清楚的,比如古代就有牙医和齿医之分,但小编找了资料,《说文解字》对“牙”的解释是这样的:“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关于“牡”,《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畜父也!”与之相对的是“牝:畜母也!”,所以说“牡”的意思是指雄性的“畜”,或者“畜”的雄性应该是没问题的,虽然清代学者段玉裁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说“壮各本讹作牡”,意思是说这里的“牡”其实是“壮”,所以意思是强壮的“齿”,但小编觉得,上古文化特别是文学中,人们往往常常用“比喻”这种修辞,诗经的主要修辞手法“赋、比、兴”中的“比”非常常用,人们“牙”比喻成雄兽应该也是没问题的,同样可以表达“壮”、“大”的意思。
但无法怎么理解,《说文解字》对“牙”的解释都是“什么样的齿”,也就是说牙是齿的一种,或者说齿可以是牙齿的统称。
《说文解字》对“齿”的解释是这样的:“口断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
综合两个解释,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语言发明的初期,先有“齿”这个字,然后人们想分清门牙和后面的“大牙”的区别于是有了“牙”这个字,但在生活中,人们也许并没有把“齿”特指门牙,但也许后来人们在医学研究或者发音研究中,人们发现门牙和后面的槽牙(现代医学中称“臼齿”)的作用不同,所以才有了区别,然后也许这也许只是在古代的学术上的区分,日常生活中,也许分得并不清,当然这也许无法考证了,能考证的只有书面上的记载了。
最后的结论是:为了学术上需求,古代把牙和齿分得很清,可能从而影响了书面用语,但在最初的字意上,齿是通称,而牙一般特指后面的“臼齿”。
学海非苦海,让知识快乐起来!
(责任编辑:w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