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最后一轮,是辩论。
此一局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最终决定文魁的结果,同时,按文武两场总筹数来算,这局的金筹归属,也将决定本届文武大会总魁首是谁。
此局虽临近大会尾声,却无疑到了最紧张最精彩的赛点部分。
鼓声起,空气瞬间凝滞,原本还叽叽喳喳的人们都目光都聚焦在即将抽签的裁判手中。
“唰唰唰——”
签筒摇动,最终落出一签。
那裁判将签拿起,旋转一周,向全场人展示。
随即高声宣布:“文会第三场,最终的辩题是——”他拖长了声音,故作神秘,惹得全场嘘声和催促声一片。
“忠孝难两全,孝义难兼顾,两难之际,君子当作何选?”
此题一出,场内议论声涌起。
忠孝,这二字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纠结且难辩的话题。
说忠也可,说孝亦可,左不过是公与私的抉择罢了。怎么着都有说法,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
这题出现,祝余内心早有准备。
她并不惧,挺胸抬头,缓步走向辩论台。
却在看见对面的选手时,步子猛然顿住。
不光是她。
全场人,只要认识对面那位的,无一不惊骇。
平安公主也惊道:“祝文渊,他怎么来了?”
祝文渊,七岁著诗,一举成名,为先帝伴读。
十七岁一举高中,却在张榜时当着天下文人面说出:“天下风流未赏尽,怎投那般泥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