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的造型,通体的黄色,让人熟悉。
如果此时有人告诉麦雷丹德瑞这么一群身高在1米左右,没脖子没腰,从头到脚一样粗的黄色生物会成为全球最风靡的动漫形象,或许他自己都不太相信。谁能知道未来发生的事吗。
但就是这个黄色小人,毫无概念的全球爆火。
可有谁知道,小黄人只是《神偷奶爸》的伴生角色,因为照明娱乐动画组仔细研究了市上卖得最好的几部动画后,一个反差的特工构思被麦雷丹瑞拍板定下。
《神偷奶爸》的主角格鲁,形象设计参考了诸多经典特工电影,从“007”系列到“粉红豹”系列,甚至还在“憨豆”系列中有所取经,而以特工电影中的反派作为主角也颇有反类型的意味,突出一个新意。
至于那群嘴里不知道念叨什么的小黄人只是动画组需要一些更具创造性的元素来丰富影片的趣味性和商业潜能——为了卖周边特意设计的,目的就是能靠外表掏空观众钱包。
而且相比皮克斯喜欢烧钱的创作模式,麦雷丹瑞带领的照明娱乐在进行影片制作时会严格控制影片成本,确保影片利润率的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
因为当莱曼问他,需要多少预算时,他有很仔细控制,不打算浪费多余的资金。
这么一部工作量超大的动画作品,2年半的制作周期却只需要6900万经费,就能保证完成。
说实话,莱曼很喜欢这种经济型管理人才,并不平白拉高风险,反而会主动考虑上映之前不给母公司带来更大的负担。
毕竟,动画制作一向回报缓慢,主要制作不易,又不像真人电影那般有个创意,请来演员,拉起团队拍摄就行。
动画电影,完全是考验耐心、团队凝聚力和创新的领域,急不得。
确定工作后,莱曼批复了相应经费,《神偷奶爸》正式立项,略微轻松几周,看看《我是英雄》的后期或者《丝男士》的拍摄进度,偶尔才关心一下《钢铁侠》的进度。
进入11月。
当《暮色》的北美票房定格在167亿美金,且银幕数量缩减至220家这样将要下画的数量,莱曼找上了李按。
《钢铁侠》之后要推出的就是已经和环球谈妥的《绿巨人》项目。
原时空,《无敌浩克》花了15亿预算,拍了一部纯粹的去掉人文思考的商业片,结果全球只收获了263亿票房,差点用一盆冷水险些浇灭漫威复苏的火种,因为彼时《钢铁侠》才刚刚破除财务危机,带动漫威业务整合。
事实证明,重启的第二部还不如李按拍得第一部,虽然都赔钱,好歹前者赚到了些许漫迷口碑,角色塑造上挺贴合。
可能这也是因为绿巨人这个角色的知名度在漫威众英雄中处于一线,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期待,所以要求更严苛些。
设定上,布鲁斯-班纳,可是一个压抑情感的天才,才智高超到无法以已知的智力测验鉴定出其智能。